经过多年创新发展,我国已建成多层次、广覆盖、高韧性的现代支付体系,成为金融服务的亮点和重要标识之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网联清算公司承担了哪些职责?在保障网络支付交易、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支付领域风险等方面有哪些举措?网联清算公司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围绕以上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网联清算公司(以下简称“网联”)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延枫。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网络支付发展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网联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承担了什么职责、发挥了哪些作用?
罗延枫:支付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之一,我国支付行业的发展一直与消费市场的发展如影随形。技术创新在支付领域的广泛运用,助力消费者的支付方式逐步从传统的现金、刷卡等向网络支付转变,目前网络支付已成为最重要的支付方式。网联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承担着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间网络支付交易转接清算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在跨法人网络支付交易中约占80%的市场占有率,按照交易笔数计算是全球最大的零售类清算机构。2024年,共处理交易笔数超1万亿笔,处理金额520万亿元。
网联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支付更美好”的理念,着力提升支付清算服务质效、推动建设多元化支付行业生态。一是架桥铺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稳步的增长。网络支付是一个系统工程,前端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直接面向消费者、商户等提供支付服务,清算机构为前端市场机构提供转接清算,发挥中枢作用。目前,网联平台已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覆盖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支付主体,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的提高。二是统一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标准是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基础。网联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规范成员机构行为,提高支付清算效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在第三方支付安全、条码支付相互连通等领域先后牵头或参与了30多项金融标准制定。2024年12月,网联牵头制定发布了国际标准《第三方支付服务信息系统安全框架指南》,这是我国金融标准化“走出去”的新突破。三是筑牢防线,守护老百姓“钱袋子”。从成立之初的“断直连”开始,网联的基因就植入了防风险的初心使命。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指导下,以科技赋能监管,着力构建多维立体的支付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支持防范化解支付领域风险,扎实践行“支付为民”理念。
《金融时报》记者:您刚才谈到网联平台是全球交易笔数最大的零售支付清算机构,面对海量的支付交易,网联平台是如何保障网络支付体系高效运转的?
罗延枫:保障网络支付业务连续性是网联平台的生命线,更是网联各项工作的底线。多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我们以金融科学技术创新为支撑,与成员机构一道持续增强全网全链路韧性,共同维护网络支付安全稳定运行。
一方面,确保网联平台自身的业务连续性。网络支付具有“主体多、链条长、高并发”的特点。2025年除夕,网络站点平台的交易峰值进入“10万+”、达到11万笔/秒,刷新历史纪录。我们成功保障了各个重要时点的网络支付交易,网联平台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年保持在100%,网络站点平台业务连续性的“底座”更加扎实。
另一方面,带动提升整个行业的业务连续性水平。我们会同成员机构不断的提高行业峰值保障能力,2024年以来,全行业联合压测系统成功率从95.27%提升至99.99%以上,商业银行应对高并发的解决能力提高超过40%,全链路平均耗时降低30%。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网联通过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多点多活布局,搭建起金融业首个“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可根据交易数据属性科学进行分配,交由更有优势的节点处理,有效化解高并发交易、海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压力,支撑支付交易的瞬时高企。目前,网联平台系统解决能力超过30万笔/每秒,交易平均耗时缩短至200毫秒。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某个节点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可在快速精准定位故障的同时,由其他节点继续处理交易数据,保证服务不中断,整个平台的容灾能力大大提升。
《金融时报》记者:网络支付在推动我们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发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看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网联有哪些具体落实举措?
罗延枫: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依赖数字化的经济推动,两者是相互促进、深层次地融合的关系。网联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创新作为主线和业务发展的驱动力,不断的提高网络支付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产品创新,进一步支持消费新业态发展。针对美欧等地用户习惯使用银行卡的特点,我们联合成员机构以“卡码融合”的方式首创了“外卡内绑”业务。针对东南亚、港澳等地用户习惯使用电子钱包的特点,我们推出了“外包内用”业务。2024年,我们积极拓展应用“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业务,全年业务量增长了3倍。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通过产品迭代创新更好地发挥信贷资金与消费场景“连接器”功能,更好满足多种场景和市场多元需求,促进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继续拓展“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业务,推动跨境支付模式持续从“能用”向“好用、爱用”转变。
服务创新,网络支付高速路上“一个不能落”。我们将持续做好“一站式签约”等金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在商业银行柜台将银行账户绑定至微信、支付宝的特色服务,使老年人能更好地享受网络支付带来的便利,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网联平台渠道优势,拓展应用“一键清障”服务,提升网络支付体验,助力提振消费。继续做好“指尖办税”服务,助力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高效开展税务信息处理,为纳税人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央行经理国库。
《金融时报》记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网联作为清算机构,能发挥什么作用?
罗延枫:清算机构在支付道路上的角色是清晰明确的,既要保障交易高速安全,更要保证交易依法合规。因此,网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支持防范化解支付领域风险,守护老百姓“钱袋子”,这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
清算风险管理方面,我们持续完善全流程清算风险管理机制,不断丰富交易资金管理“工具箱”,形成事前收取保证金、事中扣取交易资金、事后清算风险缓释资源支撑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备付金风险管理方面,落细落实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强化资金使用的集中、透明和规范化运作,动态掌握备付金资金流向,备付金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提升,有效助力监管履职。
支持涉诈涉赌“资金链”治理方面,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网联认真落实资金链治理跨部门、跨机构、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任务,形成了“三个一”,即组建了一支专业化队伍,构建了一个行业反诈系统,创建了一套风险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应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推动风险信息的高效共享、定向追踪和精准拦截,在挽回群众损失的同时,助力实现“无感”反诈。总体看,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进“资金链”精准治理、提升行业技术反制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金融时报》记者:网联平台是我国支付行业立于全球前列的缩影,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阶段,网联未来要在哪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罗延枫:网联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要求,围绕主责主业,既守底线,又看高线,推动网联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要是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保稳定”。保障全网全链路安全生产是网联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第一要务。我们将继续发挥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积淀和优势,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筑牢网联平台数据安全屏障,进一步夯实重点领域风险管理,推进高水平自主可控,在建强建优自身的同时,推动提升全行业安全运作水平。
二是聚焦“助履职”。助力央行履职是网联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深挖公司资源禀赋,全力做好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实施宏观政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自觉将网联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央行履职之中,进一步贡献网联力量。
三是聚焦“促发展”。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是网联中立中枢定位的职责所在。我们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逐渐完备支付领域生态建设,持续提升支付清算服务质效。继续发挥公司贴近市场一线的优势,久久为功做好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重点群体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助推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积极地推进支付相互连通,支持万事网联业务发展,助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